这里的速别是牙盘的片数乘以飞轮的片数计算而来,指的是牙盘和飞轮可组合的次数,例如牙盘是2片式,飞轮是8片式,那么一个牙盘盘片可以和飞轮有8次非重复组合,一共就是16次,而每次组合因为齿比的关系速度皆不相同,故称16速。还有一种叫法是只计算飞轮的片数,即几片飞轮就是几速,两种表达的意思相同,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。

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速别越高速度越快,其余两者根本没有什么关系,排除掉人为因素,速度只和牙盘和飞轮的齿数比有关。所谓的齿数比,简单来说是指两个啮合齿轮的齿数之比,例如一个大齿轮齿数为32,另一个齿轮齿数为16,两者的齿轮比则是32/16=2。齿数比等于2代表大齿轮旋转一周,所对应的小齿轮已经旋转了两周。而如果小齿轮的齿数为8,那么两个齿数比则是32/8=4,大齿轮转一周小齿轮需要转4周,很明显,如果大齿轮齿轮不变的情况下,齿轮比越大,小齿轮的旋转速度越快。
自行车的牙盘和飞轮同样可以看做两个齿轮,只不过中间用链条链接而已。在牙盘的外侧都会标注盘片的齿数,通常有 50-34T、52-36T、53-39T、46-36T 几种。

同样,飞轮的齿数选择范围更广,以目前手中的5800飞轮来说,规格为11-28T,一共11片,分别为11、12、13、14、15、17、19、21、23、25、28。

根据上面的齿比计算方法,牙盘选用50-34T,那么只有50齿的牙盘和11齿的飞轮组合才有最大的齿轮比,即50/11≈4.55。由于飞轮和后轮在一个轴上,所以这套22速组合最大速度为,牙盘转一圈,后轮转4.55圈。
接下来找到8片飞轮的齿数,以shimano R2000飞轮为例,齿数分别为11-13-15-17-19-21-24-28。可以看出,这套飞轮的最小齿仍是11,那么采用50-34T牙盘的话和前者的速度是一样的,都是牙盘转一圈,后轮4.55圈。
回到标题,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,对比目前两个飞轮,可以看出22速的齿比更密集一些,从11-15每个档位之间只差了一个齿,而16速之间则差2个齿。这就是最大的区别,速别越多,换挡时的顺滑程度越高,顿挫感也就越小,甚至感觉不到换挡,骑行节奏也就基本不受影响。
抛开现实举例来说,第一种飞轮有18个齿片,从11每递增一齿直到28T,第二个飞轮只有两个齿片,11和28T。那么在骑行时,如果使用第一个飞轮,加速得话可以降到27T,此时感觉正好不费力。而如果使用的是第二个飞轮,那么就会降到了11T,后果或许就直接蹬不动车了。
当然,不同速别之间还有重量的差距,别看16速相对少了3个齿片,但由于材料的不同反而更重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天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