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地和砾石路等自行车车型上,单盘系统基本已经普及,而在公路竞技车型上,双盘系统依旧占据着几乎全部的份额,尤其是在职业赛场上。而这两者之间的讨论也基本集中于,双盘系统齿比重叠、重量重以及维护麻烦,而单盘系统虽然优势不少,但致命的缺点就是齿比不够密集。针对这种情况,这里列出部分组合的齿比表格,以便直观的看出两者的区别。
禧玛诺在公路套件中并没有发布单盘系统,而出现在砾石路套件GRX中,官网数据牙盘有42T和40T两种选择,飞轮则有11-30T、11-32T、11-34T、11-40T、11-42T几种,下图采用的是42T和11-34T的组合对比UT套件的53-39T、11-30T和50-34T、11-28T。速度的计算是按照踏频90转/分,700X25c轮胎周长2105mm所得。

从图中可以看出,UT套件的53-39T和11-30T的双盘组合,完全相同的齿比只有一组(红字),另有几组齿比是相近的。而50-34T和11-28T的组合中,有两组齿比是完全相同的,另有两三组相近的。单盘组合中,各齿比的跨越并不太大,但由于齿比略小,最高速度受到影响。具体齿比范围如下:
42T:3.82–3.23–2.80–2.47–2.21–2–1.83–1.68–1.56–1.4–1.24。
53-39T:4.82–4.42–4.08–3.79–3.55–3.53–3.25–3.12–3–2.79–2.6–2.52–2.29–2.21–2.05–1.96–1.86–1.77–1.63–1.44–1.30。
50-34T:4.55–4.17–3.85–3.57–3.33–3.09–2.94–2.83–2.63–2.62–2.43–2.38–2.27–2.17–2–1.79–1.62–1.48–1.36–1.21。
下图是Sram red axs单盘48T或44T组合10-33T十二速飞轮的齿比,以及50-37T双盘组合10-33T。从中可以看出,50-37T双盘没有重复的,只有四组相近的齿比。

综上,双盘系统中重复的齿比没有想象中的多,仅有几组是相近的,不过要使用这几组相近的齿比,需要分别调节牙盘和飞轮多次,略显麻烦(某些电变可以通过程序调节后一键切换)。单盘系统虽说调节方便,但很难兼顾爬坡和平路,否则齿比跨度就会变大,这对于需要稳定输出的车手来说几乎是致命的。两种系统有缺点也都有优点,选择时结合自己的骑行习惯和特性,贴合自己的才是最实用的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天昱!